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5-2-16 05:02 编辑
2015年2月13日 刊于《衡水晚报》
过年的变化
春节,俗称“年”,过春节,俗称“过年”。年是我国人民一年中最为重要的喜庆节日;过年,是我国人民一年中最为重视、最为隆重的事情。新中国建国60多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衣。年是喜庆节日,过年时,人们习惯于穿新衣。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经济条件差、生活水平低,穿新衣成为人们、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奢望。当时,人们一是买不起、穿不上新衣,过年时,穿的衣服只是不破、整洁一些;二是,能够买件、做件新衣,也是质低价廉的。80年代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平时就有整套整套的若干衣服,过年前,一般都要添置几件高档、名牌衣服。 ---食。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平时就吃不饱、吃不好,过年时,在大年初一能够吃上一顿饺子就不错了,有时,连白面饺子也吃不起,只能吃顿杂面饺子。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买上一二斤水果糖。80年代以后,人们就连平时都经常吃饺子,过年前,一般家庭都要购买几百元、上千元的猪、羊、牛等各种肉;鸡、鸭、鱼、海味;糖、水果;等等。21世纪以来,县城以上的居民,还要到饭店吃“年夜饭”、“团圆饭”、“待客饭”等等。 ---行。过年时,亲戚、朋友之间要来往、走动,以前,人们大都是靠步行,别管十几、几十里地。少数家庭才有自行车。在外地的人回家过年,汽车只能到达县城。从县城到家,也是别管十几、几十里地,靠步行或者骑自行车。现在,人们过年来往、走动,大都是骑摩托车、电动车,有的开自家的三轮车、汽车,还有的打的、坐公交车。在外地的人回家过年,坐汽车一般可以直接到村。 ---拜。过年离不开拜年。以前,人们拜年只是到家里当面磕头、跪拜。现在,除去磕头、跪拜外,有的集体拱手团拜、有的电话拜、信息拜、网上拜,等等。 拜年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以前,人们给的压岁钱仅几毛、一二块钱。现在,动辄50元、100元,有的几百、上千元。 ---乐。年是喜庆节日,过年时,大家都高兴,离不开娱乐活动。以前,基本上是打打牌、坐在一起聊聊天,少数地方邀请剧团演几天戏、组织敲鼓、舞狮等民间娱乐活动。现在,人们除去邀请文艺团体演出、组织民间娱乐活动外,都要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春节特别娱乐节目,还有县、市、乡镇、村组织的各种比赛、展览、巡回文艺演出等等。有的家庭,外出旅游。 过去,农村穷人过年如同过“鬼门关”,年前地主、富农向穷人讨债、逼债,穷人要躲债、酬债、还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