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4-12-9 06:01 编辑
(发表于《中国网》) 冀州历史:农作物种子太重要了
种子是“农业八字宪法”之一,是种植业最基本、不可取代的生产资料,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每一次种子革命都会带来一次农业生产的大跨跃。
作者退休前一直在河北省冀州(原冀县)从事农村工作,并且曾经在县委农村工作部、县政府生产办公室、棉花办公室和乡镇、村直接开展农业工作。因此,对于种子在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有深切了解。 冀州历史上的5 次调换种子,获益匪浅。 ---调换高粱种。20世纪70年代初,在“农业学大寨”中,为了获得粮食高产量,全县范围内,彻底调换了高粱的品种,把原来的品种,一律改换为“杂交”高粱,有“晋杂5”“忻杂7”。 品种一换,产量倍增。同样的水、肥条件下,原来亩产量不足200斤,换种后的亩产量达300斤至400斤。解决了当时农民吃不饱饭的问题。 ---调换棉花种。冀州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间)就种植棉花,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而且面积比较大,在明、清时,就有“冀(河北省)南棉海”之称,新中国建国后是国家的棉花重点、基地、“百强”县、市。 3次调换棉花品种,均获得可喜效果。1979年至1980年,全县大面积棉田更换为“鲁棉1号”品种,同样的水、肥条件下,增产率在10%以上。1984年至1985年,推广“冀棉8号”品种,同样的水、肥条件下,亩产量比“鲁棉1号”高24.5%,突出的是棉花品质好,衣分高,纤维力强。亩收入提高50元左右。1996年示范、1997年大面积推广美国抗虫棉,即“33B”。 调查表明,增产20%,节约农药开支90元/亩,亩增效益近300元,并且保护了天敌,实现了棉田生态平衡。 ---调换谷子种。1984年,全县推广“豫谷1号”谷子品种。县农业局对比试验结果,比其他品种增产20.8%至38.6%。 据专家测算,农作物优良品种的作用,占各项技术措施增产总量的33--50%左右。我所经历的冀州历史上5 次调换种子,其效果作用充分说明:农作物种子太重要了! 注:据历史资料和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