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岗
这找《陈情表》《出师表》的事情,是到了包头以后才成功的。在当时的公庙子,就是有个书店,像《古文观止》这种书也是没有的。在包头,我就不知道跑了多少个书店……
回想从西小召回到公庙子小学,没有多久就期末考试了。虽说中间我耽误了不少课程,但成绩还都在3分以上,这就给转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春节过后,父亲就要随工程队调往山西工作,所以,56年的2月下旬,我就提前转到包头铁二小读书了。
去的时候,父亲托到包头出差的通信员尹明光送我,一大早就出发了。初春时节,虽穿着棉衣,但坐在大卡车上,冷风不断袭来,加上一直的颠簸,弄得头晕呕吐……到站的时候,已经狼狈不堪!
他帮我办好入学手续之后,就去办他的事了。后来,学校把我分到了五四班——班上大多都是工程部门来的孩子,住校生特别多。一二十个学生住在一个大屋子里,两排木板上挤得满满的,都回来的时候,非常热闹。这样,很快也就打消了想家的念头……
过了半学期的样子,父亲搬家去山西经过包头时,曾到学校来看过我。那个时候,只要交了每个月的伙食费,就什么都有了;父亲临行给的零花钱,几乎用不着……
56年放暑假的时候,我就有机会第一次去山西了。记得从包头坐上火车,经过沙拉齐、陶布齐……卓资山、集宁、丰镇,到大同就得换车了。转车签字后,又坐上了开往太原的车,那时候,大多是慢车,站展停。过了里八庄……朔县、宁武、长畛,就到了轩岗——这是个四面环山的地方。总的印象是山多路险。如今念及长畛一带的盘山铁路线,2012年12月26日,作《七绝.盘路 》: 高山耸峙路旋盘, 关隘连天翻越难; 自古蜀巴观鸟道, 而今铁路上藏峦。
下车后,大概是向北走,过了有很少水道的河,再行不多远,就到我们租赁的家了。记得我们住在南北路基东边的一排坐北朝南的一间土房子里,平顶、泥墙,外观、内设和内蒙的土房子差不多。光说土炕就占据了大半个空间。住在这里好处是,出门天天可以爬路基,看火车。时间一长,真是“久住坡,不嫌陡”,渐渐地也不觉得路基的高陡危险了,经常跑上跑下,和一些小伙伴玩耍。
住房东边稍远的地方,平时是条干枯的河道,南北走向;落雨天,则是北边山洪下泻的通路。
白天,到路南井上打水时,常会听到扩音器里放出《四季歌》的优美声音。联想东山秀色,以后在网上看到一处竹屋,无端地想到了这里,2012年6月29日,作《七绝·竹舍》 : 满眼青青竹尽涯, 山旁丛中有人家; 溪流浣衣多方便, 仿佛天神落静洼。
只是这里的水并不清,犹记有时大晴天也会目睹山洪爆发的情景——那是别的地方下雨所致吧:山区的气候,真是晴、雨两重天……
北望干涸的河床里,突然万马奔腾,山洪裹夹着泥石向岸边袭来,眼看着地里的白菜、土豆被泥浪卷走,一般人也爱莫能助。上游河里滚下来的,当然还有其它的物品:猪、羊、木板等等。我倒亲见大胆的人们竟敢于跳进水急浪高的河里打捞那些有价值的东西……看到这情景,后来我忽然想到了土林的成因,2013年2月15日,作《七绝.土林 》: 雨风剥蚀腐陈清, 荡尽泥沙土骨呈; 莫道平荒无景致, 抗拼冲击有奇生。
那水井南边,有父亲上班的地方——那是一色的木条编笆和泥土搭建起来的临时房屋,围了个三合院。名字好像叫材料厂……里边怎么样,我好像没去看过。再从这里往东南方向走去,过了河,就是轩岗的街镇。
轩岗城,总的说来,是在东南的山角下,它是个北靠山、西与南都临水的小镇子。记得也有东西南北四条街,风物已记不清……从镇上向西南去,过河、上坡,可到火车站。火车站是在长长的南山的北麓中间。铁路向东延伸着,一直到山口向南拐弯,走出横亘的大山,接着就是渐渐宽阔的大平原……
铁路往西、过桥、拐弯、上坡,路基下就可以看见我们的家。记得我的三弟同甫,就出生在这里。因为当时这条线叫北同蒲线,就起了这个有纪念意义的名字。50年代,人们对番茄这东西,还比较陌生,记得第一次吃西红柿,还是从这里开始的。
第一次爬这么高的路基,也是从这儿开始的。我们门前的铁路,原来是根据阎锡山的窄轨改造的,坡陡、路险、弯道弧度小。最南头几乎是两个直角弯后过桥,车到这里行得很慢。施工队在西边日夜忙碌着打洞,就是准备改修成一条新线。
这时侯,有个要好的同学,叫孙广信,他的哥哥就从事这个改线的工作。他们的家在桥西北住着。他哥嫂住的是三角形的房子,离工地不远。那时候,他们的家境也不宽裕。
我俩同在包头上学,来去常结伴而行。开学后,我俩同在六四班学习了……
在家的时候听父亲说,同村的我金甫叔在包头铁三局机关里工作,回校时,抽暇我曾去找过他。局机关在铁二小的北边,周围一带几乎都是铁路家属宿舍,一样的三层楼房,看起来十分壮观。楼间的一块空地上,白天可以打篮球,晚间常常放一些露天电影。附近当然还有供应站……
小学住校生的伙食那时候是不错的:一日三餐,花样挺多。一月12元钱。
晚上,许多男同学住在一个大屋子里,睡在通铺上,讲故事的,说笑话的,出怪相的都有,热热闹闹,谈笑风生,渐渐地,天南地北的人就融合在一起了!
当时,我敏感地发现别的同学到铁路俱乐部借大部头的书看,我也冒然地学着借了《三国演义》《三侠五义》等书,倒懂不懂地学着看了起来,有点如饥似渴……
如今想来,这便是我阅读长篇小说的开始。
习作上,我也主动地写了《小树》这样的文章,颇受当时语文杨老师的好评。
还记得,手工劳动课作木制的滑翔飞机,一掷,可以在天上飞得好远……由此,让我想到了起飞的雄鹰,2014年5月15日作《五绝 .展翅 》—— 碧水无边浪,雄飞万里程;前途虽渺远,涛语壮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