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616|回复: 4

老人养生应避开四种食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季4种食物易引发中毒

  春季易中毒的除了甘蔗,随着气温的日益升高,一些本来无毒或毒性很低的蔬菜和水果,有可能变成有毒或毒性增高的食品。比如:四季豆(要充分加热)、马铃薯发芽或未成熟不能吃、来源不明的蘑菇不能吃、鲜黄花菜要在开水中焯一下。生蚝、生三文鱼等生食水产品也应慎食。春季警惕四种食物引发中毒。

  一是去年冬季腌制的酸菜、咸菜

  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酸菜和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一次性食用过多或食用颜色过深、已变质的酸菜或咸菜,容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二是发芽的土豆

  有很多家庭在去年冬天储备了一些土豆,有的储存不当发了芽或者皮肉变色。提醒市民,这些感觉丢了可惜的土豆千万不能食用。因为土豆发芽后会产生大量的龙葵素,食用后易引起食物中毒

  三是冷冻海产品

  春季是海产品的产出淡季,如冷冻海产品存放时间过长或存放不当,就容易腐败变质,所含的蛋白质就会分解,并且产生胺类、可溶性毒蛋白、吲哚、恶臭素等有毒害的物质。而且这些有毒害的物质,加热煮、熬并不能彻底破坏其毒性。因此,春季应慎食冷冻海产品,变质的海产品切不可食用。

  四是有毒山野菜

  随着天气转暖,各种山野菜陆续生长。如果采食有毒植物或者加工不当的山野菜,容易引起中毒,严重的将危及生命。请市民不要采食不熟悉的野生植物,如果因食用野生植物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发生食物中毒后应立即到医院就诊,防止贻误治疗最佳期;同时应及时向食品监管部门报告,并保存一切可疑食品,尽量留存呕吐物和排泄物以备检验

  支招

  春天如何饮食避免中毒?

  春天咋饮食,食品安全专家支几招:

  食用土豆要谨慎:如果土豆发芽较多、皮肉变色应绝对避免食用。食用发芽的土豆时,应将芽及其四周的肉挖去,烧熟后再食用,烹调时适量使用醋也能起到减少龙葵碱、避免中毒的作用。

  烹饪扁豆要细:烹调四季豆和扁豆时,一定要彻底做熟(以无豆腥味、颜色变为暗绿为宜),同时,扁豆做熟后不宜久放,以免亚硝酸盐含量增多后食用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症。

  食用黄花要当心:食用鲜黄花菜时,应当先用开水焯一下,在水中充分浸泡、冲洗,以便去除其中所含的秋水仙碱。同时,鲜黄花菜也不宜食用过多。

  食用甘蔗要小心:甘蔗颜色变成黄色或褐色、出现霉点时应严禁食用,在面购买甘蔗汁时应选择新鲜、现榨的,以免商贩将霉变甘蔗榨汁后出售。

  食用野菜多留心:野菜的种类比较多,人们自行在野外采摘时,应采摘平时熟知的野菜,不要尝试食用不知名的野菜,以免发生食物中毒。有些野菜中含有光敏物质,食用后再晒太阳会出现“植物性日光疹”,因此,平时对植物和花粉过敏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野菜。吃完野菜后也不要晒太阳,发现自己有过敏反应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小心吃鱼防中毒:秋刀鱼等容易引发过敏症状,含组胺高的鱼类主要是青皮红肉的海产鱼类,如鲐鱼、青鱼、沙丁鱼、秋刀鱼等。这类鱼含有较高量的组氨酸,经有些细菌作用,在适宜的条件下鱼肉中的组氨酸经脱羧酶作用产生组胺和类组胺物质秋刀鱼素。组胺中毒与人的过敏体质有关,中毒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扩张。潜伏期为数分钟至数小时,特点是发病快,症状轻,恢快,少有死亡。另外,河豚鱼含河豚毒素,禁止食用。

  除了食用有毒野菜、霉变甘蔗、发芽土豆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外,随着气温升高,因食用变质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的案例也明显上升。人们日常应注意食物的保存,一旦发生变质应避免食用。

  中毒该咋办,食品安全专家告诉您:

  食物中毒后,如果症状较轻,可以多喝些糖盐水,以补充缺失的水分。症状较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对症处理。

  一般来说,食物中毒后可先采用简易方法催吐(如用手指、筷子等物品触及咽喉部压迫舌根部),以便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霉变甘蔗中毒患者还应注意消除脑水肿、改善脑血循环。


发表于 2014-1-1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真诚永恒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1-1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1-1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keai99.com/thread-203065-1-1.html
请看一下上面的链接,你今天已经违反了第三条规定,希望引起重视!
耄耋庠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1-1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17 10: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