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13-9-19
在线时间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8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吕总带领大家迈入上海地质科普馆的大门,我感觉进入飘散着书卷气的文化殿堂,有一种神圣庄严之感。馆内传出一缕一缕弥香,似书香,似古香,似文香,飘忽不定,游走于空气之间。下面大厅中光线亮亮堂堂,楼上光线似乎有点忽明忽暗,捉摸不定。也许时间太紧促,我是还没有进入实质性体验之中,朋友们便拥着我进入下一藏馆,我如云里雾里般的游走于藏馆之中。藏馆分为很多个部分我也无从深究。至于究竟有哪几个部分,下次有机会我还得作细致、认真的观察与研究。
一阵飘香迎面扑来,我随着众人迈上楼梯。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楼梯转角处以及楼上藏室内的大幅人物相片。挂着的民国早期、中期、晚期的大幅人物相片,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有小人。这些相片都是曾经的真人,栩栩如生,活龙活现。每幅照片的背后边有一个闪烁着华光的生动历史故事,男人英俊潇洒,女人妩媚动人,老人稳如泰山,小人天真活泼。这些生动鲜活的相片彷如在向你绽放笑容,传言述说。这张张照片里面包含着吕总的心血,是吕总在各个场合,经过千辛万苦收集起来的民族精华、精英。这些个风华正茂的才子佳人,郎才女貌,勾勒出了了民国时期繁荣昌盛的绝世盛景;这些个一表人才的英俊男人以及仪表端庄的漂亮少妇衬托出集权社会的原生态风貌。那个时代就是城里的工人,乡间的佃户,一个男人的劳动力便能养活全家老少,真所谓一人干活,全家不饿。那时代男人养女人天经地义,哪怕是佃户,他也养得起老婆孩子。可现在女人不工作,男人一个人养家糊口的营生似乎不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有倒退嫌疑的迹象。这些照片大都是那个时代的民族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典型代表,有父子关系的,有父女关系的,有母子关系的,有母女关系的,有夫妻关系的,有棱有角,在一百年后的今天还是光彩夺目,有板有眼。
这些民族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对社会的贡献有历史为证,是抹杀不了其在一定历史阶段中所起的作用的。民国时期的繁荣证实了这些阶级对推动社会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与功劳,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那些真实的老照片反映民族的变迁,历史的变迁,给了大侠们思考的题目。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存在与发展紧系着整个民族的繁荣与昌盛,这些真实的人文照片发出闪闪烁烁的真光,这对研究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大侠们在此问题上有一致的观点便是民国时期资本家、地主阶级显然是进步生产力的表现与聚集,他们对推动社会进步、发展是有贡献的,是起着功不可没的积极作用、意义的。可是在中国以后历来的政治运动中,扭曲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些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受到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有的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丧生,做了反人类政治运动的刀下鬼。
当然民族资产阶级中不乏有奸商,但大多数的商人是正直的生意人;地主阶级中不乏有恶霸,但大多数地主是辛勤劳动才发家致富的典型勤劳能干之人。这些人并不是中华民族的敌人,相反他们是中华民族有功之人。场馆中珍藏的大量人文照片是还原历史真相,为中华民族曾经的栋梁之才讨还一个公道,这些英雄豪杰理应得到社会一个公正的认知与正视。
藏馆一间连一间,一环扣一环,间间都有文物珍藏。一个一个精雕细刻不知哪朝哪代传下的老式雕花大木床,放满此间面积较大的藏馆;各种古代中华民族曾经运用的老式桌椅,古代家具,保存完好,就像回到那个远古的时代;各种色彩的土布堆得像小生产作坊,就像回到那个原生态的纯真时代。因为朋友们在午饭前已经参观过藏馆,我却两个眼睛来不及看,走过路过,眼睛像放电,还是来不及放到所有要看的珍品上,用目不暇接来比喻是恰当不过的了。
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只能抓紧参观,挑主要的几个藏馆作一下重点捕捉历史原点。吕总带我们到达铜镜的藏馆,铜镜馆内藏有全国唯一数量多,品种全的珍品。那铜镜,小的如贝壳,大的如碟盘,年代久远的已经产生铜绿;也有保存完好,新如镜子,闪闪发光,如照得见人的金黄色宝镜。吕总指着一叠厚厚的好像已经翻旧了的书籍,说道“这是日本人研究铜镜的学术书籍,在中国研究铜镜的学术书籍已经没有历史记载了。”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中华民族的东西,本国人不去研究,却是日本人在研究我们的东西,实在是一个讽刺、可笑的事情。
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人文古董,不被我们国人重视,外国人却在研究我们的东西,这难道不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与斟酌吗?这是件太令人痛心的事情。吕总的行动是拯救中华民族的爱国表现,不至于使自己的人文历史失传,国人不能遗弃自己祖宗传下的珍宝。
朋友们准备返回,时间太短暂。紧接着吕总抓紧时间带我一个人快速浏览高桥地区的一个专门藏馆。内中所藏珍品真是太宝贵,数量多,种类繁,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珍品馆。上海高桥地区是现在的浦东新区,我原本在父亲的原籍插过队,我对这儿有思乡情,亲切感。这个场馆中珍藏着各个时期的结婚证;文革前的各种票证;大量文革时期的红卫兵袖章,帽子、服装、皮带等等;还有文革时期革委会的各种红头文件。我也知道一些高桥地区的人文掌故,我对此也有极大的兴趣。在原本高南乡的东南方向,应该是原本的高东乡叫陆家堰的地方,曾经有着一个大建筑群,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杜家祠堂”。这杜家祠堂便是扬名上海滩,海内外的大白相人头子杜月笙在上海的主要据点。在即将共产前夕杜月笙便前往香港,那只杜月笙曾经乘坐的轮船的照片便是历史的见证,杜月笙是乘坐那只具有重大意义的轮船离开上海的。杜月笙若是不逃离上海,等待他的将是被枪毙。他的人将作为敌人被处决,财产将作为敌产被没收。所以临近共产时期这一批人不会傻傻的留下来等着被宰杀。杜月笙年轻时的照片是一个英俊潇洒的男人,风度翩翩,才貌双全,高智商高情商的实力让他坐稳上海大白相人的交椅位置,这是他才干与实力的显示。这个当时一代风流的美男子有其高才能,高涵养,才能出人头地,雄霸上海滩。对于这样一个能人,历史应该给予一个公正的再示。这样高智商高情商的人在民国集权社会中被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了他的聪明才智的积极性,这样的人让他不发迹也难。民国时期的繁荣是建立在这些能人、强人共同维持之下繁荣昌盛的。活在当下怎么样看待曾经的“敌人”“敌产”“共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件大事,也是民主人士看清本质,再现历史,回归真实的一件值得研究的大事。
参观上海地质科普馆在专门的高桥馆的高潮中落下帷幕。
单单高桥地区这个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专门藏馆,便是上海本土地区人文历史的再现、标志,这儿倾注了吕总太多的心血。他化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与精力,是值得大家钦佩的。
吕总在这上千亩的土地上建了此科普馆,为国人还原历史,研究人文创造了大好的契机,这是一件有着重大意义的事情。馆内珍藏着大量弥足珍贵的藏品,人文历史,文物古迹,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这是一堂太生动的人文历史课,上海地质科普馆将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认知,所接受,所研究,领会中华民族的精髓。它的知名度随着民主自由思想的深入人心也将更广泛,更普及,意义更重大。
民族的东西,历史的东西,真实的东西,应该让国人了解与接受,融会与贯通,思考与研究。吕总将这些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宝级人文历史、文物古董默默无闻的奉献,这种精神是令人钦佩的。今后我有机会,会对上海地质科普馆再作深入了解、观察的,有机会,我会对历史人文以及各种文物、掌故作进一步的跟踪报道。我对这些人文历史作详细了解后,再作进一步深入研究,然后再做全方位的扫描、探讨,直至写作。这样做我才能对保护人文精髓,还原历史真相,阐述历史原貌,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外面的雨没有停止过,淅淅沥沥一直在下。新年要讨好口彩,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永远是国人祈望的美好愿望。上海朋友们到馆内催促我,说是要动身返回。我只能依依不舍的离开科普馆,结束短暂的参观。我们与吕总、老顾、王笑冬、世外老人等人一一道别。朱先生驾着自驾车送丁老师与我一路返回上海浦西。车上,朱先生与丁老师大发民主自由感言,民主派人士谈吐大方坦荡,我被他们的谈话深深感动,中国就缺这样的人。朱先生把我送到我上海的家,然后送丁老师回家。我只有感动,说道“人情大如天,太谢谢了,到我家去坐一会吧。”朱先生说道“不了,再见。”我看着远去小车的身影,还激动的站在那儿。
回到家并不晚,因为下雨,天很黑,但我很开心,如同小狗小猫看到有进水,欢天喜地闹腾腾。2013年的年初五,这个有意义的日子,我会记住的。我与民主人士欢聚一堂的融洽气氛让我永记心头,在这个氛围中,我的思想境界又升华了一次。尽管我被体制框定在一个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中,低下的经济范畴之中,然而我的精神境界并不空虚。上海地质科普馆之行的粗浅笔随到此结束,如有机会,我会作进一步的深入参观,研究,我会再作报告文学,或故事原创的。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