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草原一丁 于 2012-12-19 09:14 编辑
一年分四季,四季又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历法是中华民族研究自然气候科学的经典见证,是认识自然规律,运用自然科学的壮举。历法过去称之为农历,又叫黄历。在中华农业大国中,历法对农业生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科学种田的经验总结。历法充分证明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与智慧的运用,合理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科学种田的积极作用。我们为中华民族科学运用自然规律而骄傲自豪。 今天,我们普遍运用公历来记录时间,记录时光的变迁过程。但农历仍然有其积极作用,特别是农业生产方面依然运用农历来进行农业生产作业安排,分配种植时间,合理地使用农历历法,对生活、生产有着积极的意义。 值得我们赞扬的是,祖先把一年分为四季春夏秋冬,特别是二十四节气精确的确定,让人称赞。例如,夏至、冬至两个节气的运转准确性,堪称世界一流。在那个时代,没有气象卫星,气象资料又匮乏,没有参照物,全凭点滴经验积累,最后形成一部完整的历法书,供农业生产参照运用。夏至节气,太阳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天气渐渐地转冷,白昼日渐短;而冬至,则是太阳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白昼渐长,天气回暖。春分、秋分两个节气,精确地把白天与夜间的时间平分记录,代表着白天由长到短,由短到长的起点。这些自然气候特征测试的如此精准,令人叫绝。春夏秋冬四季时间的变更,特别的鲜明,每个季节,有不同的色彩。没有高超的天文地理知识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在世界也是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就有中国一个席位。农历历法可以说与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齐名并列。 我们稍加关注,节气的变更,天气的变化总是对应的。就向现代天气预报一样的精准无误。那个年代没有时钟,一切依靠太阳的升落而作息。北京故宫里的日晷,即“日规”,就是今天钟表的代表作,记录时间移动。历法在各个朝代都极其关注,皇帝也每年举行例行活动,祭祀节气的光临。北京的天坛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作,是历法的代表杰作之一。 时间如流水不停地向前奔腾,我们穿梭在时间的隧道里,分享着岁月时光的沐浴。冬至节气来临,寒冬即将离去,春天不久将来至。白天,从冬至这一天由短向长发展,结束了漫漫长夜的笼罩,明媚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身心,感受到岁月的升迁,时光的荏苒。不由地让我们想起潘越的一句诗:“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科学的知识,永远是生活的动力,历法是时光岁月变更规律的科学记录表。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要加强学习,让科学知识伴随我们一起走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