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702|回复: 4

汉字结构几说(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8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字结构几说(一)
     
姜亮夫先生汉字构造之“五书说”“七书说”(上)/ 文冠果儿
[color=#666666 !important]2012-11-11 15:45 | 阅读(292) | 标签: [color=#666666 !important]姜亮夫, [color=#666666 !important]五书说, [color=#666666 !important]七书说 | 字号:[color=#666666 !important] [color=#666666 !important] [color=#666666 !important] [color=#666666 !important]打印文章

提要:许慎“六书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是关于汉字构造最早的理论,深入人心,遭遇的挑战也最多。“三书说”(象形象意形声)由唐兰先生首创,裘锡圭先生却认为“没有多少价值”。姜亮夫先生在自己“五书说”基础上发展出“七书说”,前无古人。“七书”指表形之“象形象事”、表意之“指事会意”、表音之“形声转注假借”,既照顾到了“合于人类文字发展的‘三表’”,又照顾到了“合于小篆内容”“里面含有真理”的“六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姜亮夫先生对“转注”“假借”的解释别开生面,将传统“形声字”按声母类型一分为三,精密准确,谨严科学。

关键词:六书;三书;五书;七书



一提起汉字构造,人们首先会想到许慎的“六书说”,然后是唐兰的“三书说”,姜亮夫先生的“五书说”“七书说”则知者甚少。历来学界对“六书说”颇多诟病,对“三书说”不以为然,对“五书说”“七书说”则乏人问津。



一、六书说



“六书”一语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但《周礼》并未具体说明“六书”指哪六书。班固《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许慎《说文解字•叙》则为“六书”下了定义“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六书说”是关于汉字构造最早的理论,深入人心,遭遇的挑战也最多,自古至今,文人学者异见频出,目前为止,基本达成共识的主要有三点:1、造字先于造字法,许慎没有见过甲骨文;2、象形、指示、会意三类都属表意字,界限不明;3、转注、假借是用字法,不是造字法。历代批评意见之归纳总结分析判断详见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和高明《中国文字学通论》两本高校通行教材,此处不赘。



二、三书说



“三书”由唐兰先生首创(《中国文字学》,2001年,66-68页)“我在《古文字学导论》里建立了一个新的系统,三书说:一象形文字,二象意文字,三形声文字。象形象意是上古期的图画文字,形声文字是近古期的声符文字,这三类可以包括尽一切中国文字”,“凡是象形文字,一一定是独体字,二一定是名字,三一定在本名以外,不含别的意义”,“象意文字是图画文字的主要部分”,“形声字的特点是有了声符,比较容易区别”,“象形、象意、形声,叫做三书,足以范围一切中国文字,不归于形,必归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形意音是文字的三方面,我们用三书来分类,就不容许再有混淆不清的地方”。



高明赞成(《中国文字学通论》,1996年,57页):“总观汉字的形体结构,象形、会意、形声三种方法已足以概括。六书中的指示,无非为象形之分支,乃一本小变,无须另立一类;转注、假借都为用字之法。”



裘锡圭反对(《文字学概要》,1988年,104-106页):“唐先生批判六书说,对文字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是他的三书说却没有多少价值。”问题如“把三书跟文字的形意音相比附”,“没有给非图画文字类型的表意字留下位置”,“象形、象意的划分意义不大”,“把假借字排除在汉字基本类型之外”等等。



裘锡圭明确表示支持陈梦家的“新三书说”(《殷墟卜辞综述》,1988年,77页)“象形、假借和形声是从以象形为构造原则下逐渐产生的三种基本类型,是汉字的基本类型”,裘锡圭将陈氏“三书”中的“象形”改为“表意”(107页):“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表意字使用意符,也可以称为意符字。假借字使用音符,也可以称为表音字或音符字。形声字同时使用意符和音符,也可以称为半表意半表音字或意符音符字。这样分类,眉目清楚,合乎逻辑,比六书说要好得多。”



“旧三书”“新三书”的分歧主要在“假借字”性质的认定上,以“构造”之“造”为标准,传统“假借字”不属新造字,“假借”当为用字之法,应按其造字时的形体结构为其归类。



三、五书说



不论“旧三书”还是“新三书”,都是在许慎“六书”的基础上做减法,只有姜亮夫先生的“五书”(还有“七书”)是做加法(《姜亮夫全集》十八之《中国文字学研究》,2002年,148页):“旧说的‘六书’,不全不粹,我以为文字的组织,应该只有五个方面。即1、象形文,2、象征文(与《六书》中的‘指事’合而不全相同),3、象事文,4、会意文,5、形声字,这五种分法里,除了第三项而外,全本旧说。”(所谓“减法”“加法”其实只针对“六书”中的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而言)。摘略如下(148-152页):



(一)象形文



这在普通“字源学”家称为“绘图文”,全是象物的,这很易于明白。……象形文中可以得出几个条例:

1、全象形,如日、月、山等字。

2、象特征,这既是不全画,或者特别将某处画得特大,特详,如“牛”“羊”以角代,“乌”字无目。

3、兽省四足为两足。

4、凡能奔跑飞行的动物,都象侧行,自“犬”“猿”“鸟”“马”以至于人,都是侧行;水也是能奔流的,所以水字也是侧行。

5、凡不能跑不能飞的字,都像正面形,如“龟、黾”这一属的字,“火”不能跑,也是正面形,“山”“崖”“树”“木”“五谷”“花”“果”“用器”“天文”等,都是正形。

6、相类的字,与一形为根据,而加以变化,如“孑”与“孓”……



(二)象征文



象征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自身象征”一是“为他象征”。自己象征,即是本字即是一个象征,如一横是象征一件横然安放着的东西,一点是象征一个有所“指的”东西,一个曲折是象征一件弯曲的事物,一个竖道是象征一件垂直的事物,一个方框是象征一件可以容受的事物,这些字,都在他自身表示他的意义,至于“为他象征”,是用一个符号,放在另一个字形之上,造成了一件新的事物,而这新的事物,并不是以“另外这一个形”为主体,而是以这个符号为主体的。譬如血是祭时用的牲血,皿是个器皿,盛在这个器皿里的点,即是血,这个皿的用处,是借来的,所以“为他象征”又可谓之“假形象征”。(原文中word文档不能显示的古字均以文字描述代替,下同。)



(三)象事字



这个象事字的意义,与旧说的象事不同。旧说的象事,是上面所谓的象征文,此之所谓象事,是干脆的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来表示一件“事”的字。这在甲文金文里的分量很不少。到小篆来,整齐划一文字以后,象形的作用减退,形也不“象”了,这一类的字也渐渐不可认识,所以汉代制造《六书》说的人,简直不知道有这体字了!其实这体字,照事实照理论,都应当有。



象事字也与象形文是直截了当的东西,用不到再加分析。大体说来,可分两类。一类是“合二体以象事”的,如“各”(格的本字),象足向着穴里来了。“鬥”,象两个人在争斗。一类是“多体象形”,如“祭”字,象手把着肉,再加上几点酒。



(四)会意字



会意字,也是集合两个以上的形体而成的字,但他与“象事字”不同。“象事字”只是一幅图画,是“组合的”,而会意字所表示的,是在字的内蕴,是“化合的”,而不在字的外形。譬如人言为信,这里的人与言,化合起来,至少有这几种观念:“人为万物之灵”,“人的语言高于万物”,“信诚是高贵的语言”,所以才以人与言来并合为信。



会意字的组织方法,大概有三种:一是同文之会,如“晶”显也,二是异文之会,如“武”伐也、“信”诚也,三是杂体之会,这是指《说文》中许多“形声字”而声也有意义的,即属这一类。凡《说文》中“从某从某某亦声”的字也属这一类。如“贱”从贝,从戋声,其实戋有小意,贱为小贝。但会意字的字意,多半是许叔重定的,最古的字义是否如此,我们不敢代他答复。



(五)形声字



这也是比较易知的一体字,就是在一个字的上下左右四旁的任一部分,加上一个声符。譬如在水的侧边加个“工”“可”的声符,成了“江”“河”;在女字上面加个“波”“沙”成了“婆”“娑”,……不过形声字却有几件重要的事,即:

1、形声的声,往往兼义的。这是因为语言的“同向”作用而成的。

2、形声字为考古音的最好材料。这是因为照理论说,形声字与声符古音当全同,则从许多形声字以考古音,是很妥当的法子。

3、形声字是语言的顶好材料!



末了,亮夫先生又道“上面是文字组织的大概。我只举出几个最要紧的条例,都不曾详细的推阐。因为我的目的,只在说个轮廓,让青年诸君看看这座古城的外貌。其内容非得自己跑进古城去,否则不易明白。”



四、七书说



在《姜亮夫全集》十七之《古文字学》中,姜先生则不只“说个轮廓”那么简单了(即使“只在说个轮廓”,也已推陈出新成一家之言了),在“汉字结构分析”一章中,更将甲文、金文与小篆分开来谈(不再如前人如后人样的混为一谈了),摘略并简评如下(81-126页):



1、甲文一般的与特殊的结构,如象形字、象事字、表动静的符号、符号与纹饰、合书。

2、金文结构,如一般结构以象形、会意、象事为主,而形声字的路向,也益加显明和强固。纹饰与美术字在金文中有差别。

3、小篆字形分析,小篆是古文字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古汉字体系之结构的总结,因为古文的发展,自小篆以后,主要是“体势”“书势”或“书法”的变迁,而很少再是结构上的发展。隶书以后,从结构上说已没有建设性的更张,故曰“古文字发展的最后阶段”;又古文字一体系的结构,到此为止,即不再有新花样、新方法,而从甲文以前的绘画体文字,到甲文、金文,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手法,小篆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全部承受了下来,故又可作古汉字体系中之结构的总结。一表形字,象形字是全部汉字的基础,……画成的是“物”而不是“事”,更不是“意”,所以非物的字,不属此类。小篆中的象事字……集合若干实体物而说明一件实有的事,这也是一个画面,是绘画体文字的基础。二表意字,指事字是象形与会意的中间体,……全部用符号组合的,如数字中的一、二、三、四、十等字,……一部分用符号指于象形字的某部分以表意者,如本、末、朱三字。会意字,……就形体立纲,大概不外两体,一是同体会意,一是异体会意。三表音字,形声字为汉字表音的正流、介于表意与表音之间的转注字、假借纯语音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姜先生对“转注”“假借”作出了重新解释前无古人,貌似平常,实乃开天辟地之举云破日出乾坤朗朗迷雾从此烟消。。。厥功茂焉!



一言以蔽之,传统的形声字一分为三:形声、转注、假借。在小篆的形声字中,其声母之义与形声字无关者,纯作声符用者,是形声(如“江”“河”);声母音义与形声字相关者,是转注(如“笺贱钱浅盏”);又有一种,如“襛,衣厚也;濃、露多也;醲,酒厚也”等,都有厚重意,但“農”是耕也,毫无厚重意。此字结构,要说是形声,孤立地一个个来讲,是可以的,合起来看,必然不可,况且《尚书》“農用八政”,《传》云“厚貌”,则有俨然是醲,或襛之借,这正是借音的一个好例。又如“般,闢也,象舟之旋”,但从般的字,其中有一系都有大意……则般亦当是假借为大之音。……假如说,这只是“仓促无字”“借以为用”的话,不应当这样有体系。仓促无字的借用,只能用之于用字之时,而此则是在造字之时的安排。这种有系统的安排,说不是有意识的,决不可能,则造字的借音,正是这样一种借法。



末了,亮夫先生又道“表音字到此,方法已使尽了。这三个阶段,又各有其发展的历程。转注是从会意中注意到字音的进步,是会意形声间的过渡体。假借是解放了的转注,只要借一音来,即可系联一系列的字。形声字则是最后的解放,连系列都否定了,它最为后出,也正因其为最后出,所以真的形声字,十分之九较为后起。”



正如姜先生自己所说的“用‘三表’(表形表意表音)套‘六书’,其实是把‘六书’打乱了。三表是世所共喻的原则,‘六书’打乱是种革命”,这真是种“革命”,“革命”得如此彻底如此精密谨严,直令后辈学者叹为观止!




再造辉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1-18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造辉煌 发表于 2012-11-18 21:56
感谢分享

先生晚上好!
发表于 2012-11-18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9 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春祥 发表于 2012-11-18 22:21
拜读欣赏

欢迎光临指教!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9-23 07: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