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历史上官员良好作风事例 我们中国共产党十分注意党的作风建设,强调干部要有联系群众等良好的作风。在冀州历史上,有许多好官,含有一些封建社会的官员,具有良好作风,值得我们今人学习、效仿。 《史记》载:“三皇五帝”中的舜,“冀州之人也”。他善以待人,与人们的关系搞得很好。他住过1年的地方,便形成了村落;住过2年的地方,便形成了城镇;住过3年的地方,便形成了都市。 冀州第一位,也是今衡水市第一位国君(皇帝)、北燕王国(距今1600多年)的建立者冯跋,在上任伊始,就选派官员作为他的使者,到各郡国巡行视察。发现“孤老疾不能自存”的人,视情况发给粮食布匹,予以救济帮助;发现“孝悌力田闺门和顺”的人家,予以表彰和奖励。 清朝光绪年间,冀州知州李秉衡经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他每到一处,都要召集该地父老“询疾苦及民间利弊”。他解决民事纠纷“随时断结,无旦夕留滞”。 20世纪50年代末,曾经担任冀县县委副书记的刘立存,在担任衡水县徐家庄红旗人民公社党委第一书记时,因雨天检查工作,被摔得骨折后,不能走路,但一天也没有休息,坚持在炕头上听汇报、与同志们讨论研究工作。《建设日报》头版头条以《党的好干部》为题报道过他的事迹。 20世纪60年代时的冀县副县长殷喜顺,在徐家庄公社松篱村“蹲点”,参加劳动时,专门拣挖粪圈的活儿干。因挖粪圈这活儿,在当时认为是最脏最累的,所以,深为广大群众拥护。 20世纪70年代初,冀县县委书记李文华在官道李公社官道李村蹲点,每天早起都为房东家担水、扫院子。李文华骑自行车下乡,遇到县委、公社的一般干部或其他熟悉的人,总是首先下车子打招呼。笔者当时在宣传部报道组,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小干事,我们相遇,这位书记也是先下自行车,先打招呼,使我心里热乎乎的。 20世纪70年代,冀县县委书记焦魁海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仍坚持与青年干部一样,参加集体劳动。有一段时间,每周都带领县委常委们到化肥厂去装化肥。 20世纪80年代,冀县县长周明在县政府食堂吃饭时,看到有个同志一手端,一手端饭,将要出屋,但不便开门,立即过去为这位同志开开门,让其出去,虽然至今已过20年,但仍然广为美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