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者进取获第一 新中国建立后,冀州人在党的领导下,获得许多全国、全省第一。 盐碱地里创高产的典范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魏家屯公社韩家庄村,以在盐碱地里创高产闻名于全国,1971年7月,《人民日报》在二版头条以《盐碱地上创高产的一个范例》为题,详细报道了韩家庄村事迹。 韩家庄村地处于老盐河故道西岸,村里多是盐碱地、老旱地。60年代以前,根本没有什么水利设施,完全靠天吃饭,群众温饱都无法保障。时任村党支部书记赵莫夫带领村民克服重重困难,大兴水利,买水泵、买柴油机、建扬水站。通过大水淋碱,扩大水浇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在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全公社唯一没有挨饿的就是韩家庄村。此后,集体经济也逐步有了积累。1966年,全村干部群众集资打了全乡第一眼机井,次年又打了一眼,从此,全村耕地由旱田全部变成了水浇地。韩家庄村粮食、棉花连年喜获丰收。1968年,全村粮食亩产超过了800斤,棉花亩产皮棉超过了100斤。韩家庄村也由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穷村,一跃成为了全县乃至全省的“农业学大寨先进村”。到了70年代初期,韩家庄村的粮食亩产超过了1000斤,棉花亩产皮棉超过了150斤。1970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水利部部长钱正英等领导到韩家庄村视察棉花和谷子的生产情况;同年8月,河北省委书记刘子厚同志视察韩家庄村的农业;1971年3月,新西兰常驻中国记者路易·艾黎到韩家庄村参观农业生产情况;1971年7月,《人民日报》详细报道韩家庄村的事迹后,韩家庄村成了全国的农业先进典型。 规模最大的冀县暖气片厂 冀县暖气片厂现在发展成河北圣春散热器股份有限公司。冀县暖气片厂是冀县城关公社(今冀州市冀州镇)的一个社办企业,创建于1973年。初始,98人,年产值17万元。到1978年,产值发展到267.7万元,利税超过100万元,成为冀县和衡水地区的首富户,已经小有名气。1988年,职工4200人,年产量600万片,年产值6500万元,规模在亚州最大,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九分之一强。到了21世纪,固定资产达2亿多元,有铸造生产线18条,产品深加工生产线21条。年生产铸铁散热器2000万片,轻型散热器200万柱。规模在全国采暖散热器生产企业仍位居第一。铸铁散热器产量仍为亚洲第一。综合经济实力,居中国金属制品业第二位。年上缴税金,占冀州市(冀县)财政收人的比例,20世纪80年代前1/2;21世纪为1/4。 他们的产品质量,获国内同行业唯一的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和银奖,获国内同行业第一块最高级别的产品质量银质奖牌。2005年12月,圣春采暖散热器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产品质量免检证书》,成为全国行业内第一个免检的产品。因为质量过硬,中国建筑设计院在其设计的建筑图纸上标明:“采用圣春铸铁散热器”。人民大会堂、北京亚运会工程、大连的美国领事馆、中南海内、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大学等国家重点工程、重点建筑都采用了他们的产品。 他们的产品出口创汇在全国同行业最早最多。1987年秋,承接了美国达勒斯克公司的首批来样加工合同,成为全国行业内第一家从事出口业务的生产厂家和第一个拥有进出口权的企业。现在,他们的铸铁散热器出口北美、西欧、北非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400个集装箱,占全国的80%。 他们在广告宣传上有“三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家生产企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广告;全国第一家企业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春节联欢晚会的第一位赞助商。2006年,被“品牌中国总评榜(1980--2005)暨第二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评定为“中国25大标志品牌事件”之第一。被誉为“首开品牌传播先河”。被载入中央电视台台史。 1979年,中央广播电台将要承办企业广告的消息传到冀县暖气片厂后,企业创始人杨振林力排众议,破天荒地花了3万元钱,在中央广播电台作了全国第一个产品广告。1983年,中央电视台要首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冀县暖气片厂派人坐阵北京,经竞争,买下了头条广告。在这次晚会的赞助商排名中,冀县暖气片厂居首位,排在首都钢铁公司之前。难怪一日本人发出“冀暖大还是首钢大?”的疑问。1984年8月3日,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赞誉他们说,“产品宣传好。”冀县暖气片厂的产品“质量好,内壁承受压力大。这是我从商品广告上看来。”(见新华社《经济参考》报1984年8月18日一版头条消息)他们的工作还得到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称赞。 “全国第一家”农化中心 冀县农化中心的全称是冀县农业化学服务中心,1984年,被国家化工部命名为“全国第一家”。 农化中心创建于1980年,创建人是当时的冀县化肥厂厂长顾二熊同志。顾二熊后任衡水行署专员、秦皇岛市长、市委书记、河北省副省长、全国供销总社副主任。 顾二熊领导的冀县化肥厂,在各级领导支持下,拨出专门资金,抽调专门人员,创建了县化肥厂农业化学服务中心,简称“农化中心”。1990年5月,当时的冀县县委、县政府,在国家计委、科委、化工部、河北省政府及地区领导的支持下,在县化肥厂农化中心的基础上,创建了全国唯一的县级农化中心。 农化中心成立后,一是,搞宣传,让农民懂化肥;二是,搞示范,启发农民爱化肥;三是,搞培训,教会农民用化肥;四是,建网络,给农民提供良好服务。由于农化中心的服务,全县化肥亩施用量大大提高。据统计,全市(县)化肥平均亩使用量,1981年22.95公斤,1994年提高到53.8公斤,提高130%。化肥利用率提高了6%。 1992年以后,农化中心在全县大力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广了施肥新技术和新型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群众称为“号脉配方”,就是取土予以化验后,根据作物、产量要求等,提出施肥方案。他们推广的“一次性双层底施法”、“旱地棉花春肥冬施法”等施肥新技术,都可增产10%以上。他们研究开发的各种专用复混肥,对粮食、棉花、蔬菜、果树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农化中心的事迹,上世纪80—90年代,被新华社的《瞭望》、《内部参考》、《经济参考报》和《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国务院农资协调办公室和河北省政府等部门曾联合组织召开全国农资社会化服务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他们的经验。李鹏总理曾予以视察、肯定。 可惜,1996年以后,农化中心重归化肥厂领导,成为纯复合肥料生产企业,服务工作削弱了。 在全省首创“小康村”建设活动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翻两番”、奔“小康”的宏伟目标后,冀县(今冀州市)在全省首创了“小康村”建设活动,以此推进小康建设。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到本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宏伟目标。为贯彻落实十二大精神,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冀县县委、县政府把中央精神具体化、本地化,于1982年末,提出了在全县农村开展建设“小康村”活动的设想,并不继探索,逐步完善,循序推进。首先,当时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经认真研究,统一思想,确定把本县城关镇(今冀州镇)二甫村作为“小康村”典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工作,到1983年,二甫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2043元,达到了小康水平,文化、教育、法制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可喜成果。1984年春,县委、县政府命名二甫村为“小康村”,颁发了特制的匾牌,并召开隆重的全县三级干部参加的命名表彰庆贺大会。之后,对二甫村在全县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二甫“小康村”的命名,在全县农民中树起了一面致富奔小康的旗帜,奋起建“小康村”的气候在全县起了步。随后,冀县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又抓出推广了谷曹村、庄子头村、刘杨村、韩庄村、范家庄村等十几个不同类型的致富典型村。这些村,有的靠工业致富,有的靠农业致富,有的靠养殖业致富;有的集体统一经营,有的实行家庭分散经营,有的有统有分。多种类型的致富奔小康典型,使全县农民因地制宜,各学所需,感到可望可及,争创“小康村”的劲头空前高涨。到1986年党的十三大前,全县已达到地级“小康村”标准的有4个村,接近标准的有15个村。 1986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第二个一番,人民生活由温饱到小康的宏伟战略目标。冀县县委、县政府,在衡水地委领导的热情关心指导下,认真总结前五年开展“小康村”建设活动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修定了“小康村”的标准和评定命名办法,制定了《关于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小康村”的规划》,掀起了建“小康村”的又一个热潮。1987年,评定命名刘杨村、谷曹村和庄子头村3个村为“小康村”;1988年评定命名赵祥屯村等10个村为“小康村”;1989年评定命名殷庄等4个村为“小康村”。1987年底,当时的中共衡水地委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在全区推广了冀县建“小康村”的做法。1988年,全区首批“小康村”命名大会在冀县召开,《衡水日报》头版头条宣传报道了冀县的做法。省委内部文件也推广了冀县的经验。同时,省新闻媒体进行了大力宣传。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明确了在90年代要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即到2000年,再翻一番,进入小康。为贯彻中央精神,冀县县委、政府,在总结前段“小康村”建设经验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小康村”标准及评定、命名方法,继续广泛地开展建设“小康村”活动。1994年,在“河北省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冀州市作了《围绕小康建设,推进综合改革》的重点发言。8月份,顺利通过了省“小康市”检查验收。 1994年接受省“小康市”验收之后,冀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强化对“小康村”建设的领导,解决干部群众的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心态,向富裕型小康迈进。冀州全市建设“小康村”活动坚持做到了主动化、经常化。 冀县(冀州市)在全省首创“小康村”建设活动,并一直坚持发展20多年,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实现了“三个保持”。第一,全市保持了你追我赶奔小康的竞争态势。全市你追我赶奔小康。冀州市(冀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0年1582元;1993年达到了2772元。农民人均收入1980年87元;1990年595元;1996年2545元。工农业总产值,1980年1.5亿,1990年7.9亿,1997年61亿。第二,全市保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发展生产力的上进态势。建设“小康村”活动,带来了经济的持续不继上进。农业上,冀州市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辣椒之乡”和“中国食用菌之乡”、全国优质棉基地市、棉花生产“百强”之一,等等。工业上,上大项目,强强联合,创建集团,积极引资,创建了全国知名的大集团公司10多个。第三,全市保持了全力扶持“小康村”建设的团结态势。县(市)直各部门各行业不仅局限于为农民“开绿灯”,而是主动地去搭桥铺路解难题。市(县)直部门20多年来始终坚持了把帮建“小康村”作为一项本职工作努力完成。 “买世界、卖全国”的百货手表 冀州百货公司勇于开拓,成功地形成了以经营手表为主、闻名全国的钟表销售中心之一,在手表经营上“买世界、卖全国”。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国家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个体工商户迅猛发展,冀县(今冀州市)百货公司经营受到严重冲击。为此,该公司领导班子率先解放思想,大胆决策,选择占用资金多、专业性强、集体、个体不便开展的手表经营为突破口,赢得了销售的主动权,抢先一步,变坐商为行商,把滞销的进口表销往大中城市,把积压的国产表销往农村。该公司领导班子带领业务骨干,以人背肩扛、送货上门等手段先后打开德州、天津、北京等地市场,以滚雪球的方式使经营规模逐步扩大,在逆境中闯出了一条新路子。随后,面对市场经济对县域商业经济的新挑战,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新形势,冀州百货钟表公司实施了“牵手国外大企业、打造品牌金字塔、开拓国内大市场、构筑营销宽带网”的经营战略,坚持“做专、做强、做大”的经营路子,依靠快捷的物流通道、良好的企业信誉、密集的销售网络,创造了“冀州百货手表”的新辉煌。该公司经营全球近30个系列名牌手表,是瑞士梅花表在中国的两大代理批发商之一,负责长江以北包括上海在内的16个省市的批发销售权;是雅典表(世界十大名表之一、曾被评为世界结构最复杂的名表)在中国的进口代理商,并负责中国市场的拓展;还是瑞士卡天龙、日本东方表的国内代理销售商之一。 该公司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6个省市区、80多个大中城市,拥有400多家分销商和零售店,逐步实现了代理批发和零售终端销售双向延伸。他们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设立了办事处,并在北京成立了股份子公司,在全国影响大、知名度高的大商场、大表店设立了品牌专柜、联营连锁、自营店80余家,进一步拓展了国内的手表零售市场,构筑了以冀州为中心的手表销售网络,从而使冀州手表经营进入规范化轨道。 1985年,冀县百货公司在天津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钟表供货会,《中国商报》以《小小县级批发站打进大城市,抱回一个金娃娃》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轰动了全国商界。从1986年至2010年,已成功举办了20届全国钟表交易会,曾多次创造了全国商家现货成交最高记录。每届交易会,成交额都在千万元以上。 全国称雄的“旭日升”茶饮料 1992年始,冀县(今冀州市)供销合作社创建“旭日升”茶饮料生产企业。在此基础上,1993年3月成立了“河北旭日集团公司”。集团以供销系统的企业为核心企业,联合8个协作单位,形成一个融科技、工业、贸易于一体,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多层次、多法人、多功能的大型经济组织。开始,经营项目很多,饮料只是其中之一,后来,专营茶饮料。1994年3月,成立“河北旭日保健制品有限公司”。1994年起,开拓经营,走向全国市场。全年经营额(不包括市内当地日常经营)超亿元,创利1000万元。1996年,“旭日升”冰茶、暖茶、乌龙茶、减肥套餐、针织品、色拉油被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推荐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并确定为中国名牌上榜品牌。1996年8月,旭日集团销售市场从华北伸向全国,在全国各大城市成立39个分公司,集团成立销售公司。为适应生产需要,他们在全国各地租赁30多条饮料生产线。1997年10月,旭日集团驻外分公司发展到60多个。1997年3月份,旭日集团参加97春季全国(成都)糖酒交易会,订货额达5.6亿元。1997年10月,旭日集团参加97秋季全国(郑州)糖酒会,合同订货金额达近6.5亿元。 1998年4月21日,旭日集团主导产品“旭日升”冰茶、暖茶打向全国,被中国名牌事业发展中心推荐为中国市场认可产品。1998年1—10月,销售额达10亿元。1999年,“旭日升”系列茶饮料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评为1999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推荐商品、3.15推荐商品,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国家质量达标食品”。1999年3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介绍冀州市供销社旭日集团成功创业经验的文章《争创一流品牌》,并配短评《树立品牌意识》。1999年6月2日,国家工商局依法认定“冰茶”为河北旭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并依法予以保护。《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经济日报》、《河北日报》等相继做了报道。1999年6月15日,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评定河北旭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饮料工业十强”。 2000年9月27日,国家工商局商标局经过严格的审查论证,审定“旭日升”商标为“中国弛名商标”。2001年,“旭日升”被评为河北名牌、全国驰名商标。旭日集团被评为全国饮料十强企业。 2001年后,因资金、管理、市场、环境等原因旭日集团的市场经营逐步衰落。 另外,冀州还有全国最大的民用换热器企业、华北最大的姬菇市场、河北省最大的终端客户医药批发企业,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