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许树人 于 2012-8-19 11:03 编辑
90、永恒 (2012年8月16日) 许树人 自古书中多调教, 天堂人间爱情娇; 海枯石烂常期盼, 风急浪高莫触礁。 参赛 有一天,在网站上看到了一个有奖征集高雅文章的消息,我忙赶写了一篇《也谈爱情》,发过去,说是时间过了……既然写好,想着就发在这里,“奇文共欣赏”吧! 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在国外,有人把它比作“人间的天堂”——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在《我为甚麽而活着》中说:“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在中国,人们把它说成是人生的“三大喜事”——金榜提名时、洞房花烛夜和他乡遇故知之一。 围绕着爱情,流传下来不少凄美的故事,诸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张生与崔莺莺》等等。 爱情,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洛恩在谈到胡兰成时曾说:如何张爱玲偏偏对他这样一介弱辈动了心,动了情,覆水难收? 爱情,在人生中实在是太重要了。 古代,启动和亲,就能实现睦邻友好。 历史上的第一首边塞诗,被班固收入于《汉书》,后来又收入汉诗的“绝调”,全诗就弥漫着细君远离祖国后思念故乡而又无力改变现状的的内心痛苦。细君死时才25岁,只留下那首《黄鹄歌》供后人悼念: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现在,知名的大作家,描写人物的肖像都用“相思”这样的词儿。钱钟书的生动比喻——“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得彼此要害相思病”,不能不叫人拍案叫绝! 帝王将相,有动人的掌故…… 李治喜欢父皇的才人,这绝对不是政治婚姻的灰暗色彩所能比拟的,这是自由开放的花朵,是两情相悦的的结果。“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首《如意娘》是当尼姑时的武则天对高宗李治最好的一首情歌。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五月,先皇太宗的周年到了,高宗李治才借着祭祀祈祷这个噱头,去感业寺和自己的意中人见上一面。这是武则天期待了365天才等来的一次相会啊!相会的场面——四目相对,一言难尽衷肠,相拥而泣,上演了一幕爱情悲剧。 一直到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高宗李治方在王皇后的鼓动下,把做了将近四年尼姑的武则天召进后宫。不久,册立她为正二品的妃子——昭仪。 普通百姓,也有诱人的举动…… 孔庆茂的《钱钟书传》中曾写到一则趣事:同学中一位叫许振德的男生爱上了一位漂亮的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钟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的眼睛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逐一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他同学,一时间,在班上传为笑谈。 我的大学同窗林玉,把女生宿舍楼描写为“满楼织女满楼春””。为了追求一个人,真是“踏破铁鞋”啊!“不信请询门外锁,也应熟识叩环人”。 对爱情的态度,各色人等,因识而异: 有为孝道放弃私情的——宋朝诗人陆放翁同唐婉的结合,两相情愿,恩恩爱爱;可是老娘恰恰反对,逼得小两口只好离婚,终造成了有名的“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悲剧。深情如陆游的,在爱情与孝道的冲突中,尚且要选老娘而弃小娘,其他寡情的,自然就更别提了。 有为私情舍弃生命的,这种例子,古今中外,不一而足…… 中国人,谈情说爱的方式比较含蓄。 譬如,常说的三级片,有情节,有情感的发展、高潮做基础,让人有了欲望的触发点,加之画面欲语还休,雾里看花,有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把你的胃口挑逗得高高的。这种无限的张力和穿透其中的若有若无的爱,正是它的美感所在。” 外国人,为情求爱则显得十分勇敢。比如:罗密欧为了对朱丽叶的爱慕,他竟不顾一切,翻墙跳进了凯普莱特的果园……古希腊历史学家修西得底斯认为:“幸福的秘诀是得到自由,而自由的秘诀是勇气”。这也许就是外国人的信条! 现在的中国人,借着开放,也蓄意弄些迎合年轻人兴趣的大片……过分追求商业价值,不顾低俗。有些情节,有失典雅。 真正的爱情,倒应该是这样的。有人说:“一个人,无须理由,无须责任义务,无须受道德准则的约束,也无须符合社会阶级、世俗观念,哪怕两个人天遥地远,天差地别,完全不在同一个世界,也可以在茫茫人海一见钟情。爱了,就爱了,对方也许知道,也许不知,也许回应,也许沉默。这些,都无所谓。可以一个人,安静地想念,寂静欢喜,无怨无求。
这种干净的情感,方为爱的真谛。” 高雅艺术,离不开爱情,不要把挺有情趣的事儿弄得十分乏味! 许树人于2011年9月20日 爱情,历来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几千年来,它一直被人们传诵着、演绎着,且弥久不衰……为了它,有的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为了她,有的人终生守望,决然不娶!多少凄美的故事,让人欢喜让人悲……愿当代的年轻人,多一些理智,多一些大度,在重情的国度里,让爱情的花朵开得更灿烂,更鲜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