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县市名称(2)  
  四、与地名有关的命名             1、用古政区、古城邑等命名:          河南县市名称,源自古代的国、州、府、城邑、乡等的有21个,其中不少产生的年代久远。        (1)以古国命名:          郑州和新郑,均源于春秋之郑国;          郏县源于郏国;         封丘源于封父国;         郾城源于郾子国;         虞城源于虞国;         项城源于项国;         上蔡和新蔡,均源于蔡国;         息县源于息国;         鄢陵源于鄢国。许昌源于许国。          (2)以古州、府命名:          林州市取名自金代的林州;          禹州市取名自明代的禹州;          孟州市取名自唐代的孟州;          邓州市取名于隋代的邓州;         卫辉市取名自明代的卫辉府。         (3)以古城邑、乡命名:           叶县,汉置,因春秋为叶邑得名。          宁陵县,汉置,战国魏公子无咎封宁陵君在此,秦为宁陵城,故名;          鹿邑县,隋代因境内有春秋陈之鸣鹿邑,更武平县名为鹿邑县;          沈丘县,隋代以位于春秋楚之沈丘邑地,改褒信县为沈丘县;          新乡县,隋代析汲县地置,取境内古代的新中乡之首尾二字命名。        (4)将两政区名称,各取首字命名:         1950年撤销原武县和阳武县,合并后命名原阳县;         1954年撤销兰封县和考城县,合并后命名兰考县;         1974年析舞阳县一部分建钢铁厂,1977年各取首字命名为舞钢区,后改舞钢市。                 2.用其他地名命名:       (1)县市名称来自辖地村名:         南召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析南阳县北部置县时,以境内的南召店之“南召”为县名;         新县, 1947年改经扶县而来,因驻地在新集,故名;         鹤壁市,1957年建市时,以驻地鹤壁村命名;         台前县,1978年设置,因县政丶府驻台前村得名;         义马市, 1981年设市,取驻地义马村为市名。      (2)县市名称来自古建    五、与人名有关的命名           1、用姓氏人名命名:         (1)来自人名的有:          尉氏县,秦置,因此地春秋为郑大夫“尉氏”封邑,故以名县;         太康县,隋代以夏启之子太康在此筑城,城东有太康墓,改阳夏县为太康县;         清丰县,据《旧唐书·地理志》载:“以县界有孝子张清丰门阙,魏州田承嗣请为县名;         襄城县,秦置,以春秋时周襄王避乱投郑国居于矱(音 “泛”),后楚灵王在矱西1公里处筑城,取名襄城,县以此为名。         (2)来自姓氏的有:          西华县,西汉置县,因昔为春秋宋华氏之地,此居西,称西华,据此得县名;         焦作市,1945年置,因明代有9户焦姓在此经营煤炭作坊得名           2、因避皇帝讳改名:          开封县,原为秦置启封县,汉司马迁著《史记》时,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为开封。          南乐县,五代唐晋王李存勖,因避其祖李国昌之讳,以县治在旧治之南,改昌乐县为南乐县。         内乡县,隋代避文帝杨忠讳(“忠”与“中”同音),改中乡县为内乡县。         信阳市,因宋代避太宗赵匡义之讳,改义阳县为信阳县,后改市。         商水县和商城县,皆因宋代避宣祖赵弘殷讳(殷、商相通),改矲水县为商水县,改殷城县为商城县。         正阳县,因清雍正元年(1723年)避世宗胤祯之讳(“祯”与“真”同音),更名真阳县为正阳县。     六、与历史事迹有关的命名           修武县,秦置,取“武王伐纣、修兵演武于此”之意;           偃师县,汉置,取武王伐纣,于此“息偃戎师”之意,现为偃师市;           武陟县,隋置,“陟”意为兴起,取周武王兴起之意;           获嘉县,因汉武帝刘彻行至汲县新中乡,获南越相吕嘉的首级,以此置县;           遂平县,因唐元和十二年(817 年)唐将李硕平吴元济之乱,收复吴房,敕改吴房县为遂平县;           镇平县,因金正大二年(1225年),境内五朵山农民起义被镇丶压平息,次年设县称镇平;           西平县,汉代以古有西陵亭,当时已平夷,故曰西平;           登封市,由于唐代皇帝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将嵩阳县更名为登封县,1994年改市;           灵宝市,唐天宝元年(742年),因在桃林县南函谷关掘得天宝灵符,遂改桃林县为灵宝县,1993年改市。                 七、以良好祝愿和吉祥之词命名           历代统治者为了表达其政权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愿望,往往在给县市取名时,赋予其祥瑞、祈福、平安之意的词语,以求吉利。如:           许昌县,三国时以魏的业基昌盛于许,将许县更名许昌县;           新野县,西汉置,春秋战国时此地称蒸野,在蒸野新建县,取名新野,有更新之意;           洛宁县,隋代称永宁县,1914年改今名,均寓太平安宁之含义;           永城市,隋代置县,因城屡遭水击而不破,故曰永城,以示祥瑞,1996 年改市;           新安县,含义中也有祈求新的安宁之意;           新县原称经扶县,1947年建县,取“新”字,寓有中丶共新政权建立之意;           固始县,汉代取其“固久之固,当自此始”意置县,以示绵嗣吉祥之意;           社旗县,1965年设立,县城驻赊旗镇,以谐音取“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意改赊旗为社旗;           巩义市,1991年县改市命名    八、与其他因素有关的命名                                                                  以植物命名:          杞县,秦置,因境内古多杞柳得名;          长葛县,隋置,以古代建城邑之始,有葛条附树,故名长葛,1995 年改长葛市。           以政治主张命名:         民权县,1928年设立时,取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丶主义”之一的“民权”二字作县名;         博爱县,1929年置县时,依据孙中山建国大纲中的“博爱”二字取县名。         以用字读音命名:         辉县市,“辉”字来自境内百泉卫源庙清晖殿的“晖”(晖通辉)字;         郸城县的郸城来自谐音“丹成”,传说春秋时老子在此将“丹”炼成,故名;         商丘市,名称源自上古时这里地应商星,“陶唐氏火正阏伯居商丘”,以命名。                 综上所述,可以较清楚地看到,河南省县市名称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而且其产生的过程直到现在也未结束。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发达,新的名称还会产生,并且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