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咸菜汤
退休多年,一直有个愿望,去寻找童年时代生活过的地方。不仅仅是老年人特有的怀旧,更有儿时那段终生难忘经历,还有那深刻在大脑里的咸菜汤滋味。咸菜汤,许多人都吃过,但连续吃上几个月,每顿饭只有咸菜汤一个菜,而且是躲在屋子里吃,我想有这样经历的朋友恐怕就不多了。时至今日,虽然这种日子已经过去了70多年,每当餐桌上出现咸菜汤时,我的思绪仍然会回到70年以前……
父亲年青时一直在上海工作。1936年老板派他到南昌负责一项建筑工程,次年即暴发卢沟桥事变。由于局势急转直下,很快上海沦陷,回不去了。尽管当时我诞生不到一个月,出于安全考虑,父亲还是带着一家逃到由蒋经国治理、被认为绝对安全的赣州。也就是说,我还在襁褓中就开始有逃难的经历了。
1944年我七岁刚进小学不久,日军铁蹄肆虐赣南,赣州沦陷前夕,蒋悄悄地坐飞机走了。当时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市民纷纷举家出逃。为了逃避日军的蹂躏,1944年4月,我们一家五口搭乘一个建筑大老板的美式大卡车,还有一帮“下江人”(江浙沪一带老百姓),共20几个大人小孩,由赣州往东逃向于都县。
卡车开了五、六个小时,天色已晚,眼前是荒山野草,前无村后无店,一车20多个大人小孩何处安身呢?幸好附近有一座庙宇,经寺院方丈同意,大家就在参拜菩萨的殿堂打地铺。庙里的和尚特地为我们煮饭烧菜,都是和尚自已种的,吃起来特别香。次日一早又赶路,傍晚到达于都县城。这里仅有的几家旅店早客满了,后找到一家,老板说楼上有一间客人刚走,于是20几个人全部挤进去,连床底下也睡满了人。
在于都呆了三个多月,许多出逃的人带出来的钱都用得差不多了,于是开始有人出售衣物。于都市区有一座小桥,宽不足3米,行人很多。他们就在桥上摆地摊,出售的东西有绒衣、外套、毛毯、儿童衣裤,还有一些手饰之类的东西。当地农民也来看,他们没有钱,是拿大米、甘薯、鸡蛋等食品来换。两天后,父亲带着姐姐和我也去摆地摊了,记得出售的有父母的几件衣服、线毯、父亲的皮鞋和母亲的一对玉镯。
逃难在外的日子实坚在维持不下去了。六月的一天,父亲不知从哪里弄来一辆自行车,单身一人骑到赣州城里去,四天后回来了。原来,父亲作出决定,返回已被日军占领的赣州,这次是预先进城去探听虚实。返回赣州当然要冒很大的风险,但实是无奈之举,毕竟五张嘴每天要吃呀。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一家五口只能徒步行走回赣州。
父亲背着一岁不到的妹妹,请了一个挑夫,前面挑着被子衣物,后面挑着杂件。母亲烧了一钢精锅饭,将携带的几只金戒子同饭烧在一起,因为当时盗匪多极了。记得在一条小河旁,我实在走不动了,坐在地上不想走了。妈妈说:“那你就留下吧!”这一天我们连续走了100多里路。临近赣州城门,看到有几个日本兵和伪军把守,对每个进城的人都检查,跟后来电影中描述的情景差不多。父亲带我们走过去,对伪军说自己是商人,经过一番检查,我们进城了。由于赣州已几乎成了一座死城,根本没有生意可做。父亲将大门反锁,从此我们一家就被封闭在这幢房子里。
父亲没有文化,却很有远见。在逃出赣州前,就囤积了几百斤米,一大缸食油,盐,还贮藏了几大坛咸菜。万一外面呆不下去,可以再回来,后来我们就是靠囤积的这些食物维持了下来。为了省着吃,每天吃的菜都是一样的:一大碗咸菜汤。就这样,咸莱汤的滋味在大脑里深深扎下根来。每到天黑,留在巷子里没走的老百姓都会轻轻开门出去,到巷子里的一口井中打水。那是一条长约100多米的巷子,这里本来就很幽静,行人不多。日军占领后这里更是死气沉沉,白天几乎看不到人。父亲买下这里一栋房子,逃出去时房子后面的墙还未砌好,父亲用几块木板围起来。
躲避在房子里的日子不仅难熬和枯燥,也很恐怖,周围没有一点声音,似乎空气都凝固了。父亲规定,不许穿木拖鞋不许大声说话,因为我们的屋子外面加了锁,造成里面无人居住的假象。鬼子的巡逻队几乎每天都进入巷子,他们的靴子踏在巷子的青石板上发出“咯、咯”声响,我们在里面听得清清楚楚。我们对面的一家大户,虽然也上了锁,鬼子照样把锁砸了,父亲从门缝里看到鬼子手里拎着大包小包,嘴里哇里拉说着什么。如果当时鬼子也砸锁进入我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后来母亲每讲起这段经历,总是说:“阿弥陀佛,真是菩萨保佑!
到了1945年8月中旬,形势突然紧张起来,白天晚上枪炮声更密集了,晚间城市上空经常出现红色信号弹,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是日本投降的前夕。突然,有一天上午大概10点左右,巷子里的鞭炮声不断,有人高喊:“日本投降了!抗战胜利了!”父亲打开大门,我跟着跑出去,巷子里已拥出了许多人,我们相信真的是日本投降了。
穿越历史的隧道,回到70多年前,锁在屋子里吃咸菜汤的经历无法从记忆中抹去,这当然不是因为咸菜汤的滋味独特,而是这段苦难的经历似乎已经浓缩在咸菜汤的滋味中了。每年“8.15”抗战胜利纪念日到来之际,我都会想到自己的童年时代,想念那条巷子,回忆那一段终生难忘的峥嵘岁月。
翻译 朗读 复制 正在查询,请稍候…… 重试 朗读 复制 复制 朗读 复制 via 谷歌翻译(国内) 译